常德考古第一现场丨近40名考古人员“解码”武陵区魏家堰遗址
10月23日上午,2025年度湖南考古调查勘探培训班的近40名学员齐聚常德市武陵区魏家堰遗址,开展为期2天的考古勘探现场实操训练。此次培训由湖南省文物局主办,常德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常德博物馆)承办,旨在通过实地练兵,提升基层考古工作人员的田野勘探专业技能。

现场指导
“魏家堰遗址位于常德市城区,属新石器时代遗存,‘二普’时期,考古人员曾在此地发现石器时代的陶片。在这附近曾经还有一座汉代土墩墓……”训练伊始,常德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文保部门相关负责人首先为学员们进行了遗址背景介绍。为了使实操训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他们还提前在此区域进行了探孔布设。

学员进行标本取样和数据记录
简单的讲解环节后,学员们领取了探铲、勘探记录表、取样袋和卷尺等田野勘探工具,随即分成7个小组投入实际操作。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两名技工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依次进行了钻探、土质土色辨识、堆积深度测量、标本取样、数据记录和RTK设备现场教学等完整的考古勘探流程练习。

RTK设备现场教学
“探铲,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洛阳铲’,使用方法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巧劲和经验。”指导老师一边示范,一边向学员们强调技术要领。他们讲解道:“通过对探孔土样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解读出这片土地上的人类活动特征、形成年代、文化层堆积状况以及遗物分布规律等重要信息。”
据了解,系统的田野考古工作主要包括考古调查、考古勘探和考古发掘三个环节。其中,考古勘探作为了解地下古代文化遗存分布范围、堆积情况、遗迹现象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是文物保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续的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决策提供着关键的科学依据。
常德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本次培训坚持“以学促练、以练促用”的原则,组织学员在真实的考古勘探现场开展技能大培训、大练兵。通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和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与现场指导,有针对性地强化了学员的田野勘探专业技能与现场作业实操能力,致力于夯实岗位必备知识,锤炼基本功,使技术人员真正能够精通业务、胜任职责,为全省考古与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