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常德博物馆这场非遗体验课很有文化味

时间:2025-05-06浏览次数:244

5月5日上午,常德博物馆二楼会议室内清越婉转的丝弦唱腔萦绕其中,该馆志愿者关建陵与两位市民以一曲常德丝弦《常德是个好地方》拉开活动序幕。作为“匠心传承·劳动筑梦”主题系列活动第三场,30位市民在此体验非遗麻质画手提袋制作,将常德文化符号绘入日常生活。

1.png活动现场

3.png

参与者接唱《常德是个好地方》

“大家知道常德有哪些非遗项目?”指导老师的提问瞬间点燃现场。此起彼伏的应答声中,麻质画、常德高腔、桃源刺绣、皮影戏等答案接连迸发。当提及常德丝弦时,一名参与者立即开唱《常德是个好地方》,志愿者关建陵和另一名参与者即兴接唱,悠扬的曲调与清脆的掌声交织成流动的文化乐章。

2.png

志愿者关建陵为参与者发放制作材料

“麻纤维的天然肌理是最佳画布。”活动现场,非遗讲师向大家介绍了麻质画的背景文化和制作技艺。参与者们屏息凝神,取胶水精准点涂线条,将黄麻纤维细细铺陈,指尖轻敲布袋使其更加均匀......“听着简单,做起来才知道难!”扎着辫子的小女孩边按压纤维边嘟囔,母亲忙用手机记录这专注瞬间。现场指导老师穿梭其间,不时弯腰调整市民的握笔姿势。

5.png

家长为孩子记录制作麻质画的过程

经过1个小时的创作,原本素净的布袋增添了一抹艳丽的红。“比帆布袋环保,比印刷品更有温度。”家长陈女士指着女儿创作的袋子表示,将作为日常通勤包使用。

4.png

完成啦

据常德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活动是“五一”假期最后一场非遗体验活动,三场活动吸引90个家庭参与。未来将通过“常德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持续推出不同主题的活动,让非遗技艺在当代生活场景中焕发新生,构筑市民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空间。市民可关注“常德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获取最新活动信息并进行线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