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资讯

【讲文物故事 知常德历史】 四眼井

时间:2017-08-14浏览次数:10397

四眼井:点缀于时尚前沿的古典

(作者:徐虹雨)

四眼井是湖南常德现存最古老的井,位于市中心最繁华的步行城内。从常德城最热闹的街头拐进小巷,从最时尚的前沿阵地穿行进入四眼井社区,古井静卧路旁,仿佛在守望。古井无言,“四眼古井、西汉开凿、张飞重建、泽润桑梓、饮水思源”五幅浮雕作品便是它的全部介绍。撑着被太阳晒暖的石砌围栏朝井里望去,四眼井仿佛也睁大着眼睛,打量着外面的世界。前来四眼井汲水的人渐已绝迹,井水显得黯淡、浑浊。那一刻,观井的人,望天的井,仿佛都有几许叹息。井早已古波不兴,唯有那年年发芽的蔓草,从井中探头张脑,彰显着生命的新绿与不屈。201708140842359445973.jpg

与古井的静寂相对的是市井的喧嚣,城中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与四眼井也是比邻而居。日日,古井周边都是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来来往往的都是散发着诱人光泽的霓裳。每每,路过朴素的古井而拐进世俗的繁华,感觉便如同穿越前尘今世。多年前,四眼井周遭也是繁华之处,沅水码头南来北往商船的鸣笛声,大河街、小河街船工的吆喝声,汲水人的说笑声,附近戏院里的丝弦声,声声如网编织着市井凡乐。岁月更迭,石烂海枯,沅水码头的繁华不再,古井的清波不兴,昔日挑担摇辘的汲水人也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商铺,闪烁的霓虹,和涌动的商潮,只有四眼井所处位置的核心地段地位依然。

201708140843141925118.jpg

据历史记载,常德城内最多的时候拥有大小水井100多口。随着历史变迁,城市改造,不少古井被夷为平地,目前仅有四眼井巷、丝瓜井巷、百姓巷、方家巷、南海庵、东湖巷口等几处尚存古井遗迹,只有10多座,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四眼井、丝瓜井、崔婆井和葵花井“四大古井”。

四眼井是“四大古井”中最古老的井,始建于西汉初年,外形为椭圆形,用块石、青石砖砌成,上面放两块条石,各凿两眼,形同四眼,故而得名。井凿四眼,方便多人同时取水,由此井的设计便可遥想当年四眼井的热闹。四眼井曾毁于兵灾,相传三国猛将张飞取武陵郡时在此安营扎寨,并对古井进行修复,井壁上曾刻有“张飞重建”字样。如今,“张飞重建”四字已难觅影踪,清晰可辨的是青苔重叠的井壁刻下的岁月沧桑。

四眼井是常德的眼睛,见证着这座名城的变迁。

常德历来是川黔要道、湘西土特产集散地和交通枢纽,素有“川黔咽喉”、“湘西门户”之誉。沅江,曾经是常德经济与交通的生命线,上游川黔境内的桐油、靛碱、木材、山货、土产等顺流而下,从常德中转,再转口行销海内外。清光绪31年(1905年),常德还曾辟为外轮“寄港地”,转口物资与日俱增,各类船舶云集在河洑至德山一带近20公里长的江面上。沅江这条重要的水上航道,造就了常德历史的荣光,抒写了一个城市的灿烂。

水运昌盛带动了沅江沿岸街市的发展,河街成了常德城市的主轴线,这条主轴后又发展为大河街、小河街。大河街长约一千多米,靠江共有七座码头,顺水而下,依次为下南门码头、小码头、木码头、驿码头、仁智桥、姜码头、三官殿码头。码头繁忙,不得不划区作业,装卸生姜、木材的商船前往姜码头、木码头,官宦乘船则在驿码头。在近代,三十年代中期,千米大河街依然是常德城的商业核心,有贸易、手工业41种行业,店铺150多家。油行业为商贾巨头,在大河街拥有17家店铺。此外,粮行、瓷器业、铁麻、棕索、南货、缝纫、制秤、干鱼膏辣、信义药材行、杨宝华金号、欧家铜乐铺、孙氏钱庄、潘家络子作坊等布局其间,共同撑起大河街的繁华。四家买办资本经营的外国洋行也相中这块风水宝地,义瑞桐油、亚细亚洋(煤)油、华南洋(煤)油、日新戴生昌轮运公司都在大河街设点。大河街通四海物流,聚八方财源,故民间又称其为“银子街”。

小河街街面相对狭窄,空气中弥散的是浓浓的鱼腥味,沿街每天都有大小鲜鱼、虾子出售。干鱼、干虾悬挂于街两边的鱼栈内,渔具、日常用品摆放在杂货店里,穿长袍的绅士、着短马褂的伙计、搭汗巾的挑夫出入其间,甚是热闹。街上除了鱼市、杂货店,便是一溜儿的民宅。靠河的木构件房屋傍河而搭,随河岸地势而微微倾斜,房屋的背面则用长长的大圆木支架撑在斜坡上,形成了沅江沿岸颇具特色的“吊脚楼”景致。大河街、小河街、吊脚楼曾活跃在沈从文的笔端,也复活于读者的想象中。

滔滔沅江水为常德的河街带来了财富,带旺了人气。大小河街商贾云集、人流如织,人力车的铃铛日夜脆响,算命的瞎子、剃头的伙计、磨刀的师傅、卖河水的下力人风雨无阻地讨活。不远处的江边,大小船只延绵几公里。善于洞庭湖逐波的乌黑大船,挂二三桅帆,正欲起航;两头尖尖的竹篷船岸边停泊,在阳光下晾晒着渔人的收获;密密匝匝的是从上游漂流而下的木排竹排,一路顺流一路歌;更远处,满江帆影点点,鸬鹚船头玉立,金色的阳光撒下万缕丝绦,共同编织出常德河街的盛世华章。

四眼井便出现在这片闹市中。古井与沅江水源相通,大旱时节,井水不干枯,大涝时季,井水亦不满溢。而且,如果四眼井的水位升高且水质泛黄,便往往是将有大水来袭的征兆,因古井的这一“先知”预报,不少常德百姓躲过了一次次水患。四眼井还曾藏着常德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苦难。1943年日军侵袭常德,兵荒马乱中,一些百姓将贵重物品弃于井中,希望躲过日军的洗劫。究竟有多少人安然地躲过了战火,逃脱了鼠疫,并在古井中打捞起了重建家园的资财,已是不得而知,但在四眼井日后考古普查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在将井底淤泥一点点掏出时,还掏出了不少家户舍弃在井中的私藏,四眼井留下了常德人一段沉痛的记忆。

新世纪伊始,常德破旧立新,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旧城改造、商业建设、文化复兴等工程接踵而至。“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中国常德诗墙开始在河街起步,并逐步蜿蜒成十里诗、书、画长廊。湖南第一街、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常德步行街开始崛起,商业街以及周边辐射地段成为常德商业的前沿阵地,成百上千的品牌专卖店在此安家落户。

四眼井周遭天翻地覆,古井宁静依然。它所处的位置因市政建设拉出了一条通道,四眼井被置于道中,来往车辆减速绕行,往繁华深处驶去。那眼曾盛装过船工纤夫的呐喊、商贾挑夫的吆喝、酒庄茶肆的喧闹、舞榭歌台的弦音的四眼井,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实用价值,但作为常德目前现存于地表的最古老的井,四眼井所负载的文化积淀,又岂止是光阴荏苒、春秋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