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资讯

神秘常德——中华文明摇篮中的奇葩(四)

时间:2018-07-13浏览次数:372

载入“中华世纪坛”的彭头山文化

彭头山遗址位于澧县大坪乡孟坪村一处低矮的小土丘上,遗址保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

201807160851224549121.jpg

▲彭头山遗址

1998年正式发掘了其中的400平方米,从出土的石器来看与本地旧石器末期文化面貌类似,是连接新旧时期文化的极好线索。

出土的石器中磨制石器数量随少,但普遍加工较精,通体细磨,表面光滑。出土的陶器除陶支座外,其它各类器物皆有人为掺和的大量稻壳、稻谷或其它有机物。Z.jpg

陶胎呈黑色或深灰色,但内、外器表全部为红色,似涂陶衣层。

器形有: 深腹罐、双耳高罐、盘、钵、釜、支座、盆、三足罐、碗和碟。大多器物上饰绳纹。施纹的主要方法有拍印和滚压两种。而其中的钵、釜、支座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炖钵儿"的雏形。

201807160852512671101.jpg ▲ 彭头山遗址

彭头山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代表,是长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9000—8300年,得名于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分布于长江中游地区。

彭头山遗址的文化面貌,与以往所发掘过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完全不同,此发现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谱系提供了重要素材。在彭头山遗址和同类文化的八十垱遗址中发现的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和木、骨质农具等,为确立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

彭头山文化现已正式写入大学教科书。国务院将彭头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载入“中华世纪坛”。2001年,彭头山遗址和八十垱遗址同时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07160854182834562.jpg

▲ 中华世纪坛

(文:董国安)